云南映象团队宣布解散,杨丽萍舞台梦想破灭泪洒现场
在艺术的璀璨星河中,总有一些名字和作品如同星辰般耀眼,照亮着无数人的心灵,而《云南映象》,这部由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倾力打造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,无疑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近日却传来了一则令人扼腕的消息——杨丽萍含泪宣布,《云南映象》演出团队因疫情而被迫解散,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令人唏嘘的艺术之旅。
《云南映象》的诞生,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,杨丽萍,这位对舞蹈有着无比热爱的艺术家,用了一年多的时间,深入云南各地采风,精选了具有云南典型代表的音乐舞蹈元素,再经过十五个月的精心排演,终于用独到的视角和想象力,倾心构架出了这一台大型原生态歌舞集,它不仅仅是一场演出,更是一次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深情致敬和传承。
艺术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《云南映象》在2003年首演时,就遭遇了“非典”的肆虐,那时,舞团刚刚组建,还很年轻,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,当首演的大幕拉开,台下却空无一人,没有一个观众,面对这样的困境,杨丽萍不得不含泪宣布解散团队,演员们也都回到了自己的村子里,这一幕,成为了她心中永远的痛。
时光荏苒,转眼间19年过去了。《云南映象》在这19年里,线下演出超过了7000多场,早已成为无数观众对云南的一段记忆和一个符号,它不仅仅是一部作品,更是一个文化现象,承载着“原生态”与“保护”的深刻内涵,杨丽萍也凭借着这部作品,成为了舞蹈界的佼佼者,她的名字和《云南映象》紧紧相连,成为了云南文化的一张名片。
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,就在《云南映象》准备再次展翅高飞的时候,疫情却突如其来,从2020年的春节开始,疫情像一场风暴席卷全球,演出行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。《云南映象》从春节到8月停摆了半年,一些演员流失,团队呈负支出状态,尽管大家一直在坚守,不想放弃,但现实却是残酷的,没有了舞台,没有了观众,团队无力承担运营成本,最终只能被迫解散。
当杨丽萍在镜头前含泪宣布这一消息时,她的声音哽咽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她说:“整整两年啊,两年多吧,我们一直在坚守,不想放弃……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太残酷了,太残酷了,没有了舞台,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了。”这一幕,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。
《云南映象》的解散,不仅仅是一个演出团队的消失,更是一次文化记忆的断裂,那些曾经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演员们,那些曾经让观众为之欢呼的舞蹈和歌声,都随着团队的解散而成为了过去,这对于杨丽萍来说,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,她曾经说过,这些演员70%都是田间地头的农民,他们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舞蹈基因,他们的表演充满了生命的勃发和原生态的感染力,而现在,他们却不得不离开舞台,回到村子里去。
尽管现实如此残酷,但杨丽萍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对文化的传承,她拍摄了生肖系列舞蹈《虎啸图》,并借助高科技的网络手段进行传播,试图通过另外一种艺术形式,在没有舞台的情况下,找到一种可能性,她表示,在这个疫情之下,我们需要用老虎的精神、老虎的力量继续抗争,她的作品里表现了很多美好的生命的力量,有男女的美好爱情、有生龙活虎的舞蹈、还有孩子们——她觉得孩子们是希望。
《云南映象》的解散,虽然让人痛心,但也让我们看到了杨丽萍对艺术的执着和对文化的坚守,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:即使没有了舞台,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,我们也要用舞蹈去传递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情感,因为舞蹈是灵魂的语言,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,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。
我们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当疫情散去、舞台重现的时候,《云南映象》一定会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,因为那些曾经为艺术而付出的人们,他们的梦想和坚持,一定会得到最好的回报,而杨丽萍和她的团队,也一定会再次站在舞台上,用舞蹈去讲述那些关于生命、关于文化、关于梦想的故事。